主页/ 普洱茶文化

敬客,何妨以茶代酒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敬客,何妨以茶代酒

■ 赵相如

国人历来好客,于是敬客就要上酒,所谓"无酒不成席"。酒,以水之形,有火之性,望之柔和实则厉烈,沾上后易迷恋,易伤身、易误事甚至败业。倘是朋友间小酌叙旧,适可而止,对身心、对友情均是锦上添花的事。可是在动用公款宴请上,相当多的地方不是用来品尝而是猛灌,常见的是作兴三只杯子:小杯放白酒、中杯装红酒、大杯盛啤酒,所谓"喝了黄白红,隔膜全清空"。还有的地方搞"五酒方成席":说什么白酒显威、啤酒清嘴、红酒保健、香槟助兴、冰酒添贵。这股吃喝风,在全国上下,从大城市到小乡镇,越演越烈,其开支逐年快速递增,已达六千多亿之巨,是国防开支的三倍;单是喝酒,一年要喝掉300亿公斤粮食。那些在酒桌上猝死的,喝了酒又开车而闯了大祸的,"酒杯一端,政策丢完"促使腐败的,喝酒而导致体质下降的种种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唐朝散文家韩愈说得好:"断送一生惟有酒",这是他喝了多年的酒之后的深切忧虑,至今仍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这些年制止公款吃喝的文件不知道下了有多少,始终难以奏效。我以为缺乏刚性措施是个重要原因。当今大力倡导并执行敬客以茶代酒,并形成制度和全社会的风尚,尤属必要。
茶,在我国有几千年栽培史,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荼"与"茶"字通用)。唐代有人称"茶为万病之药"。茶里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还可以防癌,现在许多人倡导"茶为国饮",这是非常有识见的主张。笔者也好酒几十年,但岁月增添年岁渐长后,开始恋品茶而疏喝酒了,尽管两者皆能解乏、舒心、兴奋、通神,但一则越喝越兴奋,越喝越浑不知天高地厚,而一则越品越清醒,越品越脱俗优雅,两者差距实在不小。
饮茶养身修性,且"以茶养廉"是我国历代高人名人所提倡的。唐代诗僧皎然说饮茶:"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仔细想想,中华民族历来有"客来敬茶"的礼节,清茶一杯是廉俭的象征,如果不是有什么私利可图,为什么不可以在公务接待中,以茶代酒?当年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时,把茶叶作为礼物,并说:"礼品不在多,要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特征。"他老人家爱喝茶,甚至把泡过的茶叶还要嚼碎咽下。前不久,胡锦涛主席也是把茶叶作为国礼来赠送国宾的。
"德高于人,人必敬之",以茶代酒十分有利于巩固和谐社会的建设,手捧清茶,谈心交流,联络感情,带来的是纯净友谊,可防止那种"酒肉朋友日夜围护,臭味相投必有所图"的恶浊作风。
倘使全国上下以茶代酒,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公款吃喝的资金,改善相当多喝酒人员的体质,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如此好事,为何不能实行?
倡导敬客以茶代酒,也需要制度上的保证。前不久,认真治理酒后驾车之后,现在许多司机就不敢喝酒开车。治理公款吃喝也要来硬招:凡公款宴请一律上茶,欲饮酒者自掏腰包,不准报销;如有违反者,必需赔款、处分、曝光,并以贪污罪论处,公款吃喝的社会风气何愁不能扭转?

(《茶博览》2010-02 总第82期)

相关标签:
公款吃喝 茶叶 神农本草经 通神 可图 方成 公款 清茶 国宾 韩愈 风气 白酒 大杯 体质 红酒 谐社会 吃喝风 恶浊 多亿 作兴 胚珠 致癌性 文人 饲料 魏都 岁月悠悠 便捷化 水声 山菊 雄飞 降水量 天全 要素 家伙 光怪陆离 却之不恭 聚兴 老牛 木棉花 未成年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