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茶文化的创造,文人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陆羽把茶提高到了一种艺术境界,但是他没有具体地描摹这种艺术境界。每一个喜欢喝茶的文人,他在喝茶的时候的描写和体会就使得茶文化变得非常丰富、非常细腻,非常多彩。特别是大文人,比如宋朝的苏轼。他也是个品茶高手,首先我们现在用的提梁壶,就是苏东坡造的,壶把在顶上,因为火煮了以后会很烫手,可见苏轼对生活的细节也是兴致勃勃。另外汪曾祺写过的一个著名的京剧唱段,里面全是数字,"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他说的这个创意是从苏轼的《汲江煎茶》里来的。写茶的诗很多,诗人很多,但这些诗未必是这些诗人著名的诗歌,也未必是好诗,但苏轼的这首诗是好诗。 汲江煎茶 另外还有一首"宦游到处身如寄,难得初尝贡茗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也是苏轼的,好的茶和美人一样,是永远值得赞美的。
苏轼对茶文化贡献特别多,他和司马光在一起的时候,司马光问过他一个问题,说茶和墨这两个东西,茶愈白,墨愈黑,茶愈重,墨愈轻,茶要新,墨要新,这是为什么?苏轼说,茶和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很香。好墨是有香味的,它们的品德是相同的,它们都很硬,茶饼也要做得很硬才结实,就好像贤人和君子,有长得黑的,有长得白的,有长得俊的,有长得丑的,但是它们的道德和行为都是一样的。司马光深以为然。
先写的是周作人。
周作人非常强调的是生活中暂时的休息,从你为生存、事业奔波劳碌的过程中,暂时地停止下来。用什么方式休息呢--一杯茶、几个好友,这个时候的"闲"就具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就是说,人不仅仅是需要工作的,也需要暂时的休息。为了事业去奋斗和你享受生活闲暇里的一个细节,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我想这可能是周作人这段话里最重要的内容。 --鲁迅《喝茶》(1933年)
鲁迅反对的是把人的感觉神经练得过于敏锐,因为会喝茶是要经过专门的训练的,甚至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鲁迅的意思是太敏锐了对人的生活人的战斗没有好处,这也是一种对茶的态度。但是鲁迅的开头是他买了一点好茶,而且他平时也爱喝茶,他只是提醒我们文化中的这样一种东西,不要把茶、爱喝茶当作生命中过于重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