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一道风景,是一份韵致。泡茶馆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里相聚休闲,享受生活,品味人生。茶馆是一个古老而又时尚的行业,滥觞于晋,始兴于唐,繁荣在宋,元明时一度衰落,晚明至清又兴,清末后百年渐趋萧条。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间,由于社会变革,经济生活困难,茶叶资源又比较匮乏,茶馆凋零。改革开放30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老的茶馆又迎来了无限的春光。这"春风"来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可供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的增多;来自茶叶的丰产,特别是名优茶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弘扬;来自政策的扶持,鼓励创办个体、私有经营的茶艺馆。 当代茶馆这30年,是从持守传统走向时尚的30年,是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30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传统老茶馆的持守时期(1978-1983) 晚清至民国年间茶馆经营萧条,有一些大茶馆历经数十甚至百多年的磨难而苦苦持守着。如广州的陶陶居、泮溪和大三元,上海的湖心亭,扬州的富春等。有大量分布在城市街巷和乡镇市集上的小茶馆,纵然政治动乱,物质匮乏,因为百姓生活所系,而持守不弃。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革新除弊,茶馆日渐稀少,除茶叶消费习惯比较深厚的城市外,多数城市尚存几家"老字号"和为数不多的小茶馆,许多城市已茶馆难觅。就全国而言,茶馆已形不成一个行业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的供大于求,有些茶叶产区茶农"卖茶难"。为破解"卖茶难",多开茶馆,扩大茶叶消费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许多文化人和退休职工回忆怀念起昔日茶馆,通过报纸(如《北京晚报》、《光明日报》等)发出了多开茶馆的呼声。 这一时期,虽然要求多开茶馆的呼声不断,但由于政策和体制上的束缚,未见多大成效。只有传统老茶馆在持守。从地域来看,当时南方城市茶馆比北方城市要多些,经营状况也好些。 北京只在陶然亭和瑶台公园各有一家茶馆。1980年5月,在东直门内大街药王庙前开了一家田记茶馆--一个三轮车支的茶摊,专卖大碗茶,两分钱一碗。景山等公园门前,也有私人摊车卖大碗茶的。卖大碗茶最出名的是尹盛喜,1979年6月就在前门箭楼西侧人行道旁挂起"青年茶社"的招牌,卖二分一碗的大碗茶。 杭州的西湖是一个"大茶馆",西湖四周山水胜地的茶室一直没有中断过。1983年,全市有茶馆、茶室近百家,其中西湖风景区茶室32家,市区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办的39家,街道办的书场茶室27家,个体办的1家。 成都的茶馆素以"摆龙门阵"著称,经营状况比其他城市要好。一度停业的成都茶馆老字号饮涛茶厅,在1979年9月又与广大茶客见面。与饮涛茶厅先后复业的有数十家。 上海除了湖心亭茶楼外,市区也有些茶馆。西藏路上一家,一个早市可卖200壶茶。九江路上一家,迎客只限20多人。塘沽路上那一家,标明"老人专座"。复兴公园等处也恢复了茶室,每杯一角,深受欢迎。市区还有老虎灶茶馆,茶桌摆到了人行道上。 广州早茶一直是羊城独有的风景,尤其是惠如、陶陶居、太如楼等几家百岁茶楼,还有荔湾公园的大茶楼等。另外地爱茶人钦羡不已:"这种小幸福,是其他各地享受不到的。" 二、时尚茶馆"破茧而出"(1984-1993) 1984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解决城乡人民喝茶难问题,要放手让个体经营茶馆。中央从政策和体制层面为茶馆的发展"松了绑",影响深远。1984年是当代茶馆发展有着重要转折意义的一年。 这一阶段,是当代茶馆由传统持守向时尚创新转型的时期。这期间,各地相继开办了一批带有时代特色的茶馆茶楼,在装饰风格上,在择茶选水配具的讲究上,在文化的追求上,都与传统茶馆都不尽相同。各地诸多先行者为我们留下了探索和践行的足迹。早期的行动还是从国有企业带动的。 1985年4月,由浙江省茶叶公司出资建造的杭州"茶人之家"庭院落成。庭院分前后两进,前庭是对外营业的茶座,后院作内部接待和举办活动。这是当今国内最早的茶人会所和新型茶馆。不仅对杭州,在全国也有示范意义。 同年元旦,杭州茶厂与天津市商业经济开发公司联营的"红楼茶社"开业。茶社在天津新开发的食品一条街上,装饰体现《红楼梦》风貌,服务人员着仿青古装。1988年,红楼茶社杭州总店开业,装饰古雅,选花梨木螺钿镶嵌桌椅,配以景德镇薄胎细瓷和宜兴紫砂杯壶,这在当时是超前的,因而,和者亦寡,生意清淡,两年后不得不关门。 1988年12月15日,北京老舍茶馆开业。百余艺术家来茶馆演出京剧、昆曲、曲艺、评剧、魔术、相声、双簧等500多场,接待中外宾客8万人次。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理念下,精心运筹,使老舍茶馆成为当代茶馆的一面旗帜。 进入1990年代,一批彰显"茶艺"的茶馆在全国大中城市现身。 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于1991年4月正式开馆,馆内附设的六个不同风格的茶室同时迎客,有妍露嫩香之庐、日本茶道屋、傣家茶楼等。1993年,浙江第一出口茶厂在西湖断桥边的餐香阁上开设"福士达茶艺"。这是杭州茶馆首次打出"茶艺"招牌。 在福州,1993年,别有天茶艺居开张,这是福州首家将饮茶文化与饮食文化融为一体的茶艺馆。在济南,山东名人茶馆和鲁茗茶文化宫于1992年先后开业和成立。济南在北方城市中是继北京之后最早有茶艺馆的城市。 此期间还值得添记一笔的是,1986年"成都茶馆"还远涉重洋开到了巴黎。这年10月,在巴黎夏乐宫国家剧院休息大厅内开了一家"成都茶馆",中国民间艺术家在这里演出成都琴书、侗族大歌、扁担木偶、苏州评弹和古典独奏,历时25天,天天茶客盈门。 三、茶艺馆蓬勃发展时期(1994-2007)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全国众多大中城市的茶馆,犹如被春风催开的梨花,"一夜"之间开放出来。这一时期,茶馆行业的特点: 第一、个体私有业主大批进入。1994年后的短短四五年间,杭州市涌现出大批小茶馆,形成湖滨路、南山路、曙光路三条茶艺馆特色街。在北京,资料记载:"截至1999年秋,北京城区之中各档次的茶艺社、茶苑、茶园……已有160余家。"几乎都是个体私有兴办。 第二、向北方及中西部地区扩展。1996年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开出了第一家茶艺馆--沈阳和静园茶艺馆。抚顺、盘锦、大连、邯郸等也有茶馆开出。中部地区新开的茶馆有郑州的泰和茶艺馆、南阳的清香园和阳泉的天宝茶艺馆等。在天涯海角的海南,有耀谷茶坊和旺南茶坊。在新疆也开出了一家红茶坊。 第三、快速扩张,出现一批大型或连锁经营的茶馆。北京五福茶艺馆1995年首家店在地安门开出,接着开阜城门店、北三环店等,短短几年七店连锁。上海雅趣茶道有限公司1998年从浦东延伸至黄浦。杭州青藤茶馆1996年开馆时只有60多平米,1998年时扩大到2000多平米。门耳茶坊1996年从123平米起家,亦在两三年间扩到1200平米。1998年濒临西湖开出2000平米的湖畔居茶楼。西安的福宝阁、武汉的巴山夜雨,都称得上是"旗舰型"的。这些大型和连锁型茶馆的涌现,标志着茶馆已渐趋成熟,一个新的茶馆行业正在形成。 第四、涌现出一批有个性的特色茶馆。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上的京味茶馆,弥漫着京味文化气息。每周一、二、三下午有以评书为主的曲艺演出,听书之资只需两元。外国驻华使节中的"北京通"亦好到此一饱京风、京韵、京味。北京明慧茶院,设在清朝王室家庙的古寺内,另季羡林、侯仁之、汤一介、乐黛云、李玉洁等文化巨子都流连忘返。上海的"老上海茶馆"和"老房子"茶馆,展现了昔日海派时尚、市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浪漫而又温馨。成都顺兴老茶馆集明清建筑、窗饰、木刻、家具、茶具、茶艺和戏曲表演于一体,是巴蜀茶文化体验乐园。 四、进入新世纪追求多元化的品质生活 新世界是一个生活讲究品质的时代,一个文化多样化、大众化的时代,茶、茶艺和茶馆同样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全国许多有见识有理想并富有创新精神的茶艺馆馆主们,相继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推行。试举例简述: 白沙心意茶:以茶滋养心田。经过长期酝酿筹备,长沙白沙源茶馆于2008年9月推出了"心意茶"系列。以茶水为表,以心灵为本,以哲理为基的随意、美意、如意、情意、敬意和禅意。这是对茶馆消费模式、休闲模式同质化、均质化现象的冲击,使人们能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和兴趣爱好等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享受个性化的茶艺服务。 西湖茶宴:一种可以经营的生活方式。杭州市茶楼协会于2009年春茶时节,推出的西湖茶宴,继承古今茶宴茶会,重在品茶,佐以茶食点心的传统格调,突破时下"茶宴"单一以茶入菜的做法,把饮茶、尝茶食、品菜肴以及器乐欣赏、诗词书画有机融合于一席之中。为传统文化打造了一个依托的生活平台,也呈现出茶都杭州的一种生活艺术和品质生活。 茶文化之旅:让更多学子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2009年5月间,老舍茶馆在北京大学、北京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举办"高校茶文化之旅"活动。茶馆的专业茶艺师现场演示功夫茶艺和长嘴壶掺茶技艺,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片展示,传播茶文化。 成都万家茶馆:演绎着成都人的品质生活。如今大成都(含区县)有近万家茶馆,从装修豪华的高档茶楼到路边小馆应有尽有。顺兴老茶馆再现巴蜀明清建筑艺术,皇城老妈坝调茶馆一派川西平原风情,悦来茶馆是"川剧窝子",鹤鸣茶社实足的市井风情,圣淘沙则是有点"舶来"的味道。当地民谚称"一市居民半茶客"。 "筑池养鱼":茶艺馆"泡"出一批嗜茶懂茶又善饮会品的爱茶人。江苏南通元春茶庄(馆)和常州溢壶茶艺馆等,先后申报并被批准成为当地茶艺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中心。参与培训的竟有近半并非茶艺馆从业人员,而是民间的茶艺爱好者。茶艺馆办培训班既费力又赔钱,但他们乐于去做。因为茶客的知识背景的丰富与加深,为茶馆新的拓展创造了条件。无疑这是一件筑池养鱼、栽树引鸟的开源之举。 歌画创作:把茶歌和漫画艺术融入茶馆。云南葳盛茶艺馆与词曲作家合作,创作出14首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独特魅力,又将流行音乐融入其中的普洱茶歌,为古老的普洱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老舍茶馆特邀肖像漫画家张汉忠来茶馆,为茶客作配有嵌名诗的肖像画,为喝茶人多增添一份艺术享受的快乐。 茶艺会所:茶艺休闲的提升。沈阳和静园在2003年创立了首家茶人俱乐部后,2004年又开设了和静园茶人会馆。近年来,会所成了品茶消遣的时尚之地,如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兴建的"皇茶会"、福州易安居茶会所、上海的大可堂和桂林公馆、昆明的今雨轩等。如今中国茶馆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期,新一代喝茶爱茶、有钱有闲又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玩茶一族正在生长,茶会所应时为超级玩家们提供一个平台。 一元早茶:不忘平民百姓的休闲需求。杭州西湖风景区四周的茶室历来有供应早茶的传统。茶客大多是退休老人,他们茶叶茶杯自带,茶室为他们提供座椅和开水,可从早上6点坐到8点半。早年每人茶资8分,后来一点点涨,涨到1元就没有再涨上去。 思考茶馆:如何在市场经济下生存与发展。山东名人茶馆馆主鲁明,2008年3月在全国茶馆经理年会发言最后说:"茶界应当思考茶馆--这个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市场经济下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才是今天更大意义上的话题。"他还说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有利于健康,那些在科技光环之下的东西的优点被无限制地放大,而缺点却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青灯下的独饮使我们摆脱集体无意识的窠套,辩证地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择善而从。"鲁明之所以提出"思考茶馆"这个命题,体现了他们这一代茶馆馆主的责任承担与理想抱负,也看出他们的清醒与理智。 茶馆是时代造就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当代茶馆,从一个侧面记录与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