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传统泡饮茶:审美文化的极致表达

时间:2025-04-2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传统泡饮茶:审美文化的极致表达

专栏讲师:罗军

国茶实验室创始人

资深茶叶品牌策划顾问

《中国茶密码》作者

要点回顾

主题:灿烂阳光之下,必有阴影

今天是正月十五,首先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这一期,我们主要谈谈第三象限的传统泡饮茶。传统泡饮茶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盖碗、紫砂壶等冲泡模型。之前在介绍三个象限里说:第三象限最大的价值特征就是其价值模型非常高,但其效率模型要求会较低。接下来我们分解一下价值模型和效率模型。

无法模仿的天生丽质

第一:价值模型。

传统泡饮茶的价值模型讲究两点,一是茶本身是天生丽质的,所谓天生丽质,就是"茶"自身的苦涩鲜甜可以平衡与协调,苦涩味的茶多酚和导致鲜味的茶氨酸比例恰当,能够达到一种先天的平衡。二是"茶"追求的花香与果香,是最讨人类喜爱的香型。

第二,效率模型。

传统泡饮茶对价值模型的要求较低,一是从种植方面来看,它是高度分散的;二是从冲泡模型来看,相对是费时的。从冲泡模型来看,实际上,传统泡饮茶的效率模型是价值模型的审美验证。

比如从种植来看,不同地方、不同工艺、不同时间产出的茶,在传统泡饮茶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导致茶的种植和加工的高度多样性,每一个多样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例如潮州工夫茶的传统小壶与三杯的冲泡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精密的审评方法。

审美文化的极致表达

在冲泡模型里,通常有三种:

传统的以绿茶为主的,用杯子来泡的--淹浸法;

现在通用的功夫泡--茶水分离法;

创新时代的--智能乐泡法。

这三种模型的特点是:它们都在捕捉茶的最佳饱和点。但淹浸法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动态的,相对难掌握饱和点的。但功夫茶的饱和点相对容易捕捉,这就要求你需要捕捉记忆。有些人会泡茶,有些人不会泡茶,实际上是看他是否能够把各类茶叶的"参数"熟练掌握,捕捉最佳饱和点。而智能乐泡机,是把后台操作出、测试出的最佳饱和点设置成固定的参数,所以它可以连续地冲泡出口味相对平衡的茶水。这是茶的冲泡模型。

传统泡饮茶的效率模型所表现出的另一个层面,是极度的浪费时间,追求审美。我们把所有的消费模型分为"生活的模式"和"商务的模式",如果是生活的模式,本身就是在打发时间,所以它的效率低一点是没关系的,我们可以为了泡茶,消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整个上午或是一整个下午,不需要高度的节约时间,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为了消耗时间,享受美好的生活。如果是商务模式的情况下,大家是节约时间的,更多的是解决商务的事务性工作,讲究高效率。

立顿人唯一认可的评论

"立顿模式",以茶包获得成功,实际上定位是在100年前,它对人类工商文明的妥协,把茶的一些价值牺牲掉,来满足它的效率。所以在我们的定义里,立顿在中国是:赢了战斗,输了战争。这句话是立顿中国区负责人听到的最客观、最中肯的评价。

综上,在传统泡饮茶的冲泡模型中我们看到:如果是在时间成本较高的时期里,其效率模型越高,越偏向商务,它的生存概率就越高;如果在时间成本较低的时期里,我们享受生活且商务事物没有很繁杂的前提下,生活模式出现的概率会多一些。

中国的传统泡饮茶不存在落后的问题,而是适应度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时段、合适的地点,用传统泡饮茶的方法来泡茶是非常美好的。只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或是在工商文明,商务模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统泡饮茶受到一定冲击,会催生出第一象限的工业饮料茶和第二象限现萃调饮茶。

相关标签:
模型 传统 立顿 饱和点 时间 象限 效率 价值 模式 商务 就是 审美 实际上 天生丽质 生活 中国 合适 茶多酚 高度 成本 政和 放射病 真面目 风砚 硫丹 芊芊 马哲 富比 公务 芽庄 触手 泛光 山童 目不转睛 武术 内源 头昏眼花 北碚 小丹 保温箱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