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饮普洱茶致癌风险小陈俊仕: 应加强对劣质茶叶流通的监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 9月12日 (记者吴仪) 近日在网上喧闹的 "普洱茶致癌" 事件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我们能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喝普洱茶吗?近日, 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研究院陈俊仕说, 普洱茶检测黄曲霉毒素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致癌风险也很低, 不容忽视。所以 "普洱茶不能喝", 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但是,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一些劣质茶叶的管制, 使其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据《经济日报》报道, 记者了解到 "普洱茶能致癌" 这一结论从2009广州市疾控中心做了一项调查, 在70例中均检测到黄曲霉毒素的 B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 已经被证实。因此, 有一种观点认为 "饮普洱茶是致癌的"。 然而, 云南农业大学茶叶学院的教授周宏杰对所有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数据提出质疑。他建议抽样检验方法可能有问题。在这些 "100% 阳性" 项目中使用的测试方法是 "酶标", 但是, "酶标准" 会导致茶叶中酚类物质的干扰产生 "假阳性" 问题, 即如果使用这种检测方法,需要去除酚类物质的干扰, 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近日, 深圳市计量质检院官方发布了一篇论文, "网上误报检测出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 很可能 (检测方法) 标准缺陷"。在黄曲霉毒素 B1 试验的旧版本中, 对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无黄曲霉素的样品进行判断是很容易产生误差的。在最新版本的2016标准中修订了这些漏洞。新标准于2017年6月23日推出。" 陈俊仕说, 对这些不同的调查项目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 虽然不说普洱茶不会检测黄曲霉毒素, 但至少检测黄曲霉毒素是不常见的现象。 "目前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 普洱茶不适合生产黄曲霉毒素 ' 的材料 ', 在正常条件下, 普洱茶生产, 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陈俊仕说, 如果普洱茶在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情况下, 可能是普洱茶在流通等环节由于条件恶劣, 导致产品受到黑曲霉的污染, 且温度和湿度适当,受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污染, 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然而, 在这个循环中遇到的污染问题是许多食物的风险, 需要预防和控制。 事实上, 2010 广州疾控中心在普洱茶中检测到黄曲霉素纸被媒体报道, 国内权威专家对普洱茶的影响, 对黄曲霉毒素对健康人口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结果表明, 普洱茶中 B1 黄曲霉毒素的年发病率增加了 0.027/10万, 每年因饮用普洱茶而增加370例肝癌, 如果按13.7亿计算人口。与2013相比, 我国肝癌新发病率为 26-28 people/100,000 人, 每年有356200例肝癌, 普洱茶污染黄曲霉毒素可能导致肝癌的风险几乎微不足道。 陈俊仕强调, 由于普洱茶可能会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说 "普洱茶不能饮用" 这一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很多食物可能含有致癌物, 不是熏肉, 烤鸭不能吃, 酒不能喝吗?如果你取消了一类食物, 如果你有一点风险, 那么最后我们没有食物吃。 另一方面, 普洱是否真的检测到黄曲霉毒素, 或检测的概率是多少, 消费者非常关注普洱茶的质量和安全性, 市场可能确实存在一些劣质、受污染的普洱茶在流通方面, 因此, 陈俊仕等专家也建议有关部门或应加强监督, 防止普洱茶变质进入食品领域, 例如, 大变质茶是否可能成为奶茶原料。 (本文根据公共餐饮谈相关文章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