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临沧茶产业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7大问题

时间:2024-04-2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2017年,由市政协主要领导牵头组成的调研组,以实地查看基地、走访茶农和茶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八县(区)对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先后赴湖南、四川、安徽等七省(市)12州(市)就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科技研发、行业管理、政策扶持、茶文化挖掘、以茶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考察学习,并对我市的茶叶现状进行了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临茶产业发展历史上平稳较快发展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巩固提升茶叶产业作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和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全球茶叶产业转型整合升级等战略机遇,克服市场复杂多变的困难形势,茶叶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2017年上半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39.8万亩,较上年139.2万亩增0.6万亩,增幅0.43%,其中:采摘面积129.4万亩,比去年同期127.1万亩新增2.3万亩,增幅1.8%。在茶园总面积中,其中有:无性系良种茶园57.3万亩,有机茶园11.2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4.05万亩,无公害茶园79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11.9万亩。
  茶叶产量保持两位数增幅。全市茶叶生产总量将达6.85万吨,较上年同期6.13万吨增0.72万吨,增幅11.72%;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2万吨任务指标的57.07%。在茶叶总量中,其中生产红茶2.05万吨,生产绿毛茶4.80万吨。
  精制茶产量略有增长。全市实现精制茶产量2.8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2.62万吨增0.24万吨,增幅9.07%。其中:生产红茶1.37吨,生产普洱茶1.13万吨,生产蒸烘青毛茶0.36万吨。
  产业效益略有增加。全市毛茶平均价格每公斤26.05元,精制茶平均价格每公斤65.65元,全市茶叶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59亿元(农业产值17.84亿元,工业产值18.74亿元),较上年同期32.71亿元增长3.88亿元,增幅11.86%。
  茶叶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市茶叶产业招商引资实施项目85个,项目协议资金48.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4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22亿元任务的88.36%,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2.11亿元,完成17亿元目标任务的71.26%。
  全力打造"天下茶尊"和"红茶之都"公用品牌,各类知名品牌不断增加,现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华老字号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云南省著名商标31件,云南省名牌产品10只,较2012年2年、0件、0件、16件、5只,均有较好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中国临沧(凤庆)红茶节"等一系列重大查实活动,临茶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茶产业的地位作用、发展潜力和前景展望
  经过多年的努力,临沧成为全国、全省特色明显、潜力巨大的产茶区,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尽管目前税收较少,但茶叶产业对临沧经济发展的综合支撑作用是较大的,已经成为稳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我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1茶叶产业管理度高、覆盖面广、带动性强
  茶叶在坡地种植,与粮食、蔬菜等作物生产不发生矛盾,适合我市山区地形地貌。茶叶生产规模能较好的适应欠发达地区农村生产条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产品体积小并具有高附加值,在小规模生产情况下,设备投入要求低,茶农能直接从小规模种植和加工中获得收益。茶叶是我市山区、半山区广大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发展茶叶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奔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是临沧最重要的民生产业,有超过145万的收益人口,使"茶叶富民"变成现实可能,支撑了茶农建房,拉动了消费,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提升第一产业、创造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综合效应,间距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实践证明,茶产业在临沧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茶叶产业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
  茶叶产业是备受各级领导关注、寄予厚望的重要产业。早在2000年福建省就提出"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生态省建设理念。福建最大的国家贫困县--安溪县,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持之以恒打造"安溪铁观音"品牌,实现了由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县的三大历史跨越。2005年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2年来,安吉人高举"两山"旗帜,大力发展旅游、白茶、竹艺等绿色产业,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做大了"金山银山"。2014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了希望贵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指示,贵州省出台了《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茶产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已达700万亩居全国第一,绿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茶产业综合产值超500亿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茶产业"。最近,农业部等9部委公布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示名单(第一批),茶产区6地上榜,临沧是唯一的普洱茶优势区。2014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陈豪同志视察临沧提出打造"天下茶尊"品牌的重要指示,今年10月陈豪书记在临沧视察时,又提出支持云南白药集团打造"茶尊者"等云南高端茶品牌和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等工作的重要指示。
  2017年11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云政办发[2017]120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2016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红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临政发[2016]9号),进一步明确了思路目标、推进措施,强化了组织保障,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设立了红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了资金扶持投入。从各地经验及我市长期实践看,发展茶叶产业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要求,茶园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具备持久、良好的景观效果,还是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茶叶产业是既可以富了农民又可以绿了山头的生态产业,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茶叶产业是临沧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我市是茶树生长的黄金带,具有最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海拔、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已得到业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和实践所证明。被中国气候学家吕炯称为"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曾经说"世界最好的红茶在中国,中国最好的红茶在云南,云南最好的红茶在临沧";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先生1982年考察临沧后,曾提出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的构想。
  临沧茶叶拥有卓越的品质优势。临沧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原生地,独有的勐库大叶种茶作为国家级有性系良种,位居云南大叶茶榜首,内含物质丰富,其主要成分含量:茶多酚34.7%、咖啡碱4.9%、氨基酸2.4%、水浸出物49.8%,远高于其他品种,是中国茶界专家公认的"大叶茶品种的英豪""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我市80%茶园建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海拔1200米至2200米的高原环境,产出的茶叶绿色生态、品质优越。
  临沧拥有悠远绵长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历史遗迹不胜枚举,世居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之一。临沧是茶马古道重镇,谢肇淛《滇略·产略》中明确记载:云南有三种名茶,太华茶、感通茶、普茶。太华茶也因一部伟大的《徐霞客游记》而成为名扬千古的茶叶。临沧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名族至今保持着以茶待客、以茶和亲、以茶祭祖、以茶封神、以茶驱邪的习俗和各式各样的喝茶方法,这些渗透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茶俗茶艺就是临沧少数民族茶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具体体现。
  临沧茶叶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临沧是滇红茶的诞生地和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是全国产茶大市;红茶产量占全国的20%,是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原料占全国的50%,是中国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茶叶产业在临沧经久不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依托起源核心、自然生态、古茶资源、国礼品质、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六大发展优势,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茶叶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规模集群初步形成,毛茶、精制茶平均亩产量均稳居全省第一位,茶叶综合产值排名全省第二位,成为全国、全省重点产茶区,临沧已具备发展成为世界一流茶业中心的产业基础和生态、人文条件。
  4茶叶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求持续扩大。按照欧美发达国家茶叶消费水平(爱尔兰2.18千克/人.年,英国1.92千克/人.年),到2020年如果我们人均茶叶消费水平达到1.8千克,全国茶叶消费量将达260万吨,茶叶内销市场潜力很大。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预测,全球茶叶消费量以每年3%-5%的增幅递增,到2020年,世界茶叶消费量将达624.4万吨,国际茶叶市场空间较大。同时,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人类最佳饮料。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茶叶功能性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茶叶中蕴含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不断被发掘出来运用,茶叶延伸保健、预防疾病的功效日益显现,喝茶就是喝健康的观念正逐步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
  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质量安全管控压力大
  全市140万亩茶园,涉茶农户33万户,茶农145万人,基本以一家一户为种植主体,企业与农户(基地)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效联结机制,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企业对优质原料把控的能力弱,受价格的不稳定性、品质的不稳定性、数量的不稳定性等波动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和构建起利益紧密关联和相对稳定的"联合体"。虽然有部分合作社,但作用发挥不充分,茶园基本属于分散种植管理,基地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比较效益不明显。企业对农残超标原料收购态度不一致,加之监测设备、监测技术缺乏,导致原料市场没有很好体现按质论价,茶叶价格好时,时有茶农超标使用生长剂或叶面肥以提高鲜叶产量,茶叶价格低迷时,则对茶园弃管弃采,安全生态的茶叶品质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冰岛、昔归等名山头茶赖以生存的小产地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无规划、无节制建房、建厂,茶商承包茶树后竭泽而渔式的过度采摘,茶农为追求短期产量、眼前利益通过剥皮等方式至遮阴树死亡等情况,导致茶园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茶叶品质下滑,甚至导致古茶树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2缺乏功能齐全、有影响力的大型茶叶交易中心、市场
  临沧有着庞大的茶叶产业,但市场建设,渠道拓展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区。茶叶交易平台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全市现有茶叶交易市场9个,临翔区4个、凤庆县1个、云县2个、双江县2个,实体店不足2000家,交易量约3.8万吨,交易额15.5亿元。现有茶叶市场规划滞后、功能不全、知名度低、规模散小,有的市场甚至已经转变功能,名存实亡,缺乏专业性强、功能齐全、有影响力的市场平台。茶叶交易市场的落后现状与临沧茶叶产业的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天下茶尊"的定位极不对称,导致我市在市场竞争中信息反馈滞后,临沧茶叶的知名度不高,面临市场自主定价权丧失等被动状况。
  3公用品牌不响,推介整合乏力
  目前,"天下茶尊""红茶之都""天下茶仓"等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落后于十大"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分别为:浙江的西湖龙井、河南的信阳毛尖、湖南的安化黑茶、四川的蒙顶山茶、安徽的六安瓜片、福建的武夷岩茶、福建的安溪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安徽的黄山毛峰、贵州的都匀毛尖)。叫得响、影响大的品牌不多,地域优势、生态优势、品质优势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更没有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市仅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加之在公共品牌培育、营销途径开发、市场平台构建、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组合拳"力度不够,抱团走出去的声势不足、方法不多、效果不佳,品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卖原料状况突出,导致"临沧茶"市场份额不高,且多以中端茶和散装"低档茶"市场为主,未能形成高、中、低相对均衡合理的市场分布,部分企业因市场营销乏力,成为了一些品牌的代加工生产商和外地茶企的优质原料供应商,只留得"为他人做嫁衣"的遗憾。
  4产业效益、产业贡献与产业规模、资源优势极不相称
  2016年,全市茶园平均产值仅2183元/亩,茶农人均收入近2071元,税收总额仅2800多万元,GDP和财税贡献率低,全市没有纳税500万以上的茶叶企业。红茶产业规模和效益虽然持续增长,但占全国红茶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差异化、特色化不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品质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5企业不大,经营管理粗放
  全市生产规模200-500吨的企业有69户、500-100吨的有12户、1000-2000吨的有8户,2000-5000吨的有6户,5000吨以上的有2户。销售收入500-2000万元的企业有68户,2000万元-1亿元的有35户,1亿元以上的有4户,其中,申报并认定的规模以上企业有35户。全市茶叶生产加工除凤庆滇红生态文化产业园相对集中外,其它县(区)多处于零星分布状态,散、小、弱、乱、杂的特点明显,虽然茶叶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不强,带动能力弱,集聚效应不明显。加之,茶叶企业大部分属于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特点明显,管理比较粗放,资产质量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识,融资渠道狭窄,资产不能转变成资本,缺乏流动资金,抗风险能力弱。
  6核桃茶叶间作负面影响逐步凸显
  虽然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临发[2008]7号)时,已经明确"严禁在茶园间种、套种核桃、桉树等危害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植物"。但为了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核桃和茶间种在各县(区)均有分布,全市面积约70万亩。根据有关农业科技人员研究证明,核茶间作模式下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但土壤环境趋向不适宜茶树生长,尤其在核桃树龄30年的核桃茶叶间作茶园中,土壤酸碱度已经不是茶树生长的适宜范围。且核桃树冠较大、遮光过强,对茶叶品质负面影响较大,核桃茶叶间作茶园鲜叶采摘轮次少、鲜叶产量低、口感和品质不佳(调研了解到,就连农民自己也不喝核桃树下的茶)。目前,在茶叶产业比较优势明显的地方,一些茶农已经自发对套种核桃进行移植,但其他地方群众普遍面临"双趋冲突"心里困境。
  7茶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临沧具有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茶文化挖掘层次低,主推产业发展乏力。茶文化系统性开发滞后,茶文化构建与多民族文化、风情习俗及茶事活动等结合不紧密,茶企对茶文化元素钻研不透彻,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够,文化引领缺位。产业功能拓展不够,茶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体验购物等茶旅结合项目开发滞后,没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茶山景区(点)和茶文化产品,茶文化引领、主推茶叶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

  注:文章旨在转载分享,其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数据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相关标签:
茶叶 临沧 产业 茶园 红茶 万亩 茶文化 全市 优势 茶农 市场 发展 中国 生产 生态 品牌 茶树 核桃 产业发展 云南 菜饼 风起 贪念 绿植 厂房 误打误撞 深明 铁观音茶膏 凤益 勇往直前 一亮 疗效 浮泛 方略 磷酸氢二钾 唐和平 香木海 内乡 雅昌 开普敦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