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那点事儿

时间:2025-02-0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迄至2009年1月为止的故事
经历了清末民国初的火爆之后,普洱茶在广袤的中国大陆一口气蛰伏了半个多世纪。
随着宝岛茶人对茶饮在健康、文化上的卖点的深度挖掘,上个世纪最后几年,广东、云南地区的普洱茶市暗流涌动。
世纪伊始,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消费欲望强烈。所有新奇的、独特的、有炒作潜力的东西都被精心策划,包装,宣传。终于,在2006下半年到2007上半年这段时间,普洱茶市沸腾了。
其实茶没有沸腾。沸腾的是人,而且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另有不少人忧心忡忡,还有一些人等着看热闹。
时间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零八年三月底,普洱茶市场指标性产品,大益7542、7572上市了。价格?相当的低调。
被07年的高价气红了眼的茶客松了口气:"崩盘了吧!又有茶喝了。"
被07年的火爆急红了眼的茶客幸灾乐祸:"崩盘了吧!存那么多茶,曾孙都喝不完喽!"
"崩"--很吓人的字眼。有这么严重么?

  前兆

  07年初,我在云南西山版纳茶区的村寨里做调查。前所未见的茶价让茶农们纷纷露出兴奋而又羞涩的腮红。却也有年龄颇长的几位老人紧锁眉头。经历过民国时期茶市的巨大动荡,今天的喧嚣让他们担心昨日重现。
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07年秋,当时仍奋战在茶区一线的君莫问兄发帖爆料:某些着名茶产区居然有茶农佘米。过高的茶价吓退了收茶人,毛料堆满仓却换不成买米钱。
这时的市场,标价依然坚挺,群众依旧热心,只不过都纷纷开始捂紧钱包。
茶商们有点儿紧张。他们开始考虑:到底谁在消费普洱茶?

  普洱茶的受众

  最狂热那段日子,普洱茶市冒出了几种奇特的消费心态。
一、降脂减肥,保健药。二、时尚潮流,赶时髦。三、投资回报,炒股票。
茶饮再健康,终究不能雪中送炭。捏着鼻子当药喝,全无怡情之悦,实在大谬其趣。于是,纯喝药的人退出了。
时尚的核心特征就是流转不息。等它的指针无情的倒向红酒、咖啡甚至酸枣汁等等之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小资们也退出了。
充满泡沫的牛市不可能坚挺。一朝显露熊相,炒货的商家们更快马加鞭地退出了。
闹剧落幕,一片萧索。然后寂静中,依然有人神态自若地把普洱茶一杯杯往肚里灌。这些人说:
"从人数上说,一个健康的市场系统应该是金字塔形的。顶端是制造商,人最少。中间是各级经销少,人数渐增。最下面是广大消费者,人数最多。
现在普洱茶市呢?枣核形!最上面一个制造商。到了各级经销商,茶叶就开始在各家仓库里搬来搬去。再往下呢?有多少消费者?一年那么多吨新茶,喝掉了几吨?  你存了很多茶,都升值了。太好了!可你卖得掉么?你能套现么?"
我意识到:金字塔形虽然有点过时,但站得稳。枣核形很前卫,可惜太容易倒。
终于大家也都意识到:不管怎么炒作,怎么升值,怎么越陈越香,怎么越存越贵,茶终归还是要喝到肚子里。最终的话语权依旧牢牢长在喝茶人的嘴上。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喜欢喝普洱茶?
越陈越香的迷雾

  在消费市场上,广受关注的产品大都有一个简洁有力的描述。以茶举例:花茶,花香带茶香;绿茶,清香鲜爽;闽北乌龙,岩骨花香;广西黑茶,红浓陈醇。
这些字眼朗朗上口。既突出了产品的独特风貌,又指导着品饮者的价值取向。
普洱茶,目前叫得最响的词汇是"越陈越香"。
好一个越陈越香。这个短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勾勒现在,只暗示未来。
这就好像有人抱着个婴儿,跟我们信誓旦旦她三十岁时会是何等绝世的风韵。--真的有把握?!未来和现在有如此确定的联系?
好吧!且不谈未来,让我们先论论现在。"陈香"是什么?
作为最基本审美取向,这个词汇的含义本身居然飘忽不定,存在广泛争议。
在漫长的中国饮料史上,茶叶一贯以新嫩为贵。"陈"作为一种品饮概念异军突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即使在港台东南亚这些传统消费地区也不过就是几十年。当年港台茶人携各式茶品、各种理念杀向祖国大陆,你方唱罢我登场,赚足了眼球。可是台下观众看傻了眼。到底该听谁的?
甲说"樟香",乙立刻讥其"湿仓";乙高论"干仓",甲回头笑其"青BB"。
"陈"。就这一个字,为一口茶增加了太多背景,太多故事,太多变数。
对于已经"陈"了的老茶,争论尚如此之多。那么还未陈化的生茶呢?
面前,一杯让人口舌麻痹的茶端了上来。茶友们一口灌下去,纷纷暗暗叫苦。
这时,甲发话了:"这样的茶才叫霸气,就是这样的茶将来才是好茶。"--哇,不得了!是不是买点儿回家存存以观后效?
说时迟那时快,乙做鄙视状:"这还算好茶?!哼哼!此茶苦而不甘,涩而不津。这种茶越放越难喝!"--呀,有危险!钱包还是收好。先观望一下。
正在此时,一直作沉思状的丙发言了:"我手上有几饼这种口感的茶。经过一个苦涩不化的阶段,现在口感还是上升的。"--咦?二比一!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折腾几次,消费者终于烦了。他们懒洋洋地说:"这块茶饼二十年后会非常好喝,或者非常不好喝。随便您预测吧。反正我不买!"
是啊!谁愿意为二十年的等待买单?

  期待破茧化蝶

  炒,也炒了。跌,也跌了。崩?还不至于。也许是不乱不治,不破不立。
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还在喝普洱茶,喝他们认为好喝的普洱茶。
但是,如果所谓的高端新茶解决不了糊味,所谓的高端老茶解决不了霉味,所谓的"越陈越香"只是飘忽不定的字眼而不是深入人心的观念,那么消费者的热情还能保持多久?
如何让新茶好喝?同时让这些新茶在陈化之后更好喝?如何用货真价实、独特卓越的口感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嘴巴?如何让消费者真正觉得"越陈越香"是保障而不是风险?
Know-how, know-how! 有志于普洱茶事业的专业茶人们尚任重而道远!望诸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样,喝茶人才好在将来某天为您今日的杰作喊一声--好!

相关标签:
普洱茶 陈越 茶市 普洱 新茶 消费者 消费 好喝 枣核 口感 还是 茶客 字眼 茶饮 先富 市场 一口 云南 独特 灌下 奇伟 赘肉 景宁 组份 杨舒 新思维 布兜 家历 成就感 福鼎白茶 春雨 用地 自然界 城步苗族自治县 闪光灯 重宝 茴香豆 神六 峡谷沙龙 禹蒙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