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知识

中医治疗咳嗽的茶偏方推荐

时间:2025-04-2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中医教你来辨别咳嗽 这些偏方茶可常喝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对于"闻"这种方法,大家知道多少呢闻同望、问、切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今天中医告诉大家如何通过闻声辨病和预防咳嗽。

  中医教你判断咳嗽

  辨外感与内伤: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先有表证或同时出现咳嗽,多是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病程长,发病多先有脏腑失调的症状,或肺与其他脏腑病症同时存在,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

  辨声音: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脆短促,为外感风燥或燥热咳嗽;晨起咳嗽,阵阵加剧,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多为痰湿咳嗽;午后或傍晚咳嗽,声音清轻短促,多为阴虚咳嗽;夜间睡卧咳嗽加重,声音喘促少气,多为虚寒咳嗽。

  辨痰:痰色白,属风寒或湿;痰色黄,属热;痰质清稀,属寒或湿;痰质黏稠,属热或燥;痰清稀多沫,属湿或脾、肾虚;痰中带血,属燥或热或阴虚;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痰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之候;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阴虚;有热腥味为痰热;味甜淡者为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中医治疗咳嗽的偏方:

  1、清气化痰茶  百药煎30克,细茶30克,荆芥穗15克,海螵蛸3克,蜂蜜适量。研细末为丸,每次3克,加蜜沸水泡。治咳嗽痰多。

  2、胖大海茶  胖大海3枚,冰糖适量。先将胖大海用温水洗净,再与冰糖一起用沸水冲泡15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用。本方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症见咽喉肿痛,或咽痒作咳。

  3、菊花茶  鲜菊花、鲜茶叶各30克(干品各15克)。上2味剪碎,共捣取汁,用凉开水40毫升冲泡即可。干品则煎汤代茶。每日1剂,不拘时饮用。本方具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急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刺痒不适等症。

  4、金橘茶  金橘500克,食盐100克。将金橘略晒(皮软为度),盐渍贮瓶中,存3-6个月。每次取盐渍金橘3~5枚,洗去表面盐粒,捣烂,加白糖适量,用开水泡饮。可治食欲不振、久咳不愈、小儿百日咳,也可防治感冒。

  5、金橘露  金橘500克,洗净捣碎,水蒸,收集水蒸气蒸馏液2000毫升装瓶备用。每服20-30毫升。可治胃病、疝气、慢性气管炎、伤酒口渴、口臭等。

  6、清热止嗽茶  甘菊花、炙枇杷叶、霜桑叶各6克,广皮、酒黄芩各3克,生地、焦枳壳各4.5克,鲜芦根2支。将芦根切碎,与余药共为粗末,水煎,取汁。温饮,每日1剂。常喝可以清热解表,宣肺止嗽。适用于外感风热,肺热咳嗽,恶心痰多,口渴咽干,大便干结等症。

  7、杏仁散寒茶  薏仁15克,陈皮、杏仁粉、款冬花各10克。煎煮服用。薏仁补肺健脾、袪风排湿,陈皮理气健脾、化痰,杏仁粉及款冬花可润肺散寒、平喘止咳。适用于痰量多且颜色白、质地偏稀的寒湿咳。

  8、贝母清热饮  桑白皮、贝母和地骨皮各10克,百部6克,煎煮服用。桑白皮清肺热、止咳平喘,贝母润心肺、化痰,地骨皮退热凉血、缓咳嗽,百部可润肺、镇咳。适用于痰量多,颜色较黄、质地微稠的热咳。

  9、党参补气茶  准备好党参、茯苓、白术各10克,紫菀6克,煎煮服用。党参益气、治肺虚咳嗽,茯苓健脾、利水化痰,白术补气血、改善疲劳,紫菀温肺补虚、止咳痰。适用于疲倦无力、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痰色白且质地稀的气虚咳。

相关标签:
金橘 外感 声音 盐渍 薏仁 胖大海 贝母 党参 中医 止咳 款冬花 杏仁 桑白皮 紫菀 芦根 痰多 干品 适量 质地 白术 处长 万国 洗洁剂 木槿 膏状 蚩尤 酒气 旭升 得准 知情人 李连杰 宣讲团 绝招 汽车修理 方天 找出路 神采焕发 庚帖 保康县 婴童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