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邓时海谈“普洱韵淡薄”的原因

时间:2025-04-1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对于这个应该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茶树的退化导致原料的退化。第一个原因,是好茶的版块是会移动的。从历史看,早在周朝时普洱茶就已经是贡茶了,现在凤庆香竹箐有一棵千年老茶树,据说就是周朝时种下来的。是不是周朝时凤庆的茶很好我们无从推测,但到汉朝时根据记载好茶是在益州(今昆明一带),唐宋时期是银生(今景东一带),明朝时转移到大理苍山一代,清朝时候是普洱,清末民初是易武和六大茶山。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号级茶,比如同庆号、宋聘号等都是易武茶,等到民国初年主要是六大茶山。
  后来的印级茶,红印、蓝印、绿印都是六大茶山的比较好。本世纪前10年大家认为最好的茶在班章,2008年时是老班章,2010年时最贵的茶就到了冰岛。冰岛在大雪山的南边,昔归在大雪山的北边,昔归茶的品质也很好,2012年起价格也是一路暴涨。
  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第一个原因是普洱茶的版块是在不断移动的,而这种版块的移动影响了普洱茶品质的慢慢退化,普洱茶的韵味也因此慢慢在消退。
  第二个原因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古茶树矮化和密植。现在为什么许多产品以古树、大树乃至山头为卖点?因为台地茶就是矮化、密植的代表。不过邓时海表示说,山头主义的普洱茶能不能成为普洱茶的真正标杆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现在还只能说是彼一时此一时的别致品质。第三个普洱韵慢慢消退的原因是采摘过度。农作物是需要休耕、轮耕的,过去一季,比如春茶大概只采两拨,一般是在清明前后和谷雨过后共两拨。现在比较严峻的事实是,古树茶及山头主义盛行导致采摘过度,单是春茶可能采到4~6拨,过度采摘现象比较严重,古茶树、古茶园没有得到好的休养生息,使得茶树退化,进而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
  邓时海指出,好茶版块的移动、种植的矮化和密植,都会形成普洱茶品质本身的退化。再加上采摘过度使得茶树没有休养的时间,使得普洱韵在慢慢消失。不过邓时海也表示说,根据他的经验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普洱韵都在慢慢消失的,所以现在做普洱茶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到好的普洱茶原料,也即那些能够赋予好的转化的普洱茶原料。
  现在茶界山头主义盛行。邓时海针对这一现象强调说,他看过许多的山头茶,根本就没有普洱的韵味,如果大家都一味地只讲究山头茶的话,将来做茶就没必要到云南了。
  比如说台湾的冻顶山,把冻顶的乌龙晒干压成饼,就很有冻顶山的品味特色,但是它没有普洱韵,就不应该是普洱茶。假如我们不讲究普洱韵的话,每个山头做出来的都是那个山头的特色。
  现在邓时海较为忧心的是,将来的普洱茶到底要走向那个方向。"在2005、2006年普洱茶热潮中,市面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像在福建用乌龙茶晒青压成饼的假的普洱茶,这个是肯定没有普洱韵的。所以我认为普洱韵将是将来决定普洱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假如我们不谈普洱韵的话,就不要谈普洱茶,谈山头茶了。韵味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条件形成的一个非常简单而又主观的印象表现,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希望做普洱茶的人一定要找到这个韵味,不要各说各话,甚至各人走的方向都不一样。"
相关标签: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山头 茶山 山头主义 大雪山 韵味 冰岛 品质 版块 凤庆 顶山 原因 移动 春茶 古树 年时 原料 方向 树龄 绿茶粉 圆环 物象 得分 版别 熟道 秦巴 制片 制裁 性气 立起 仁者 采访者 官吏 云山银峰茶叶 五朝品茗 烂熳 凉快 焚琴煮鹤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