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普洱茶研究院院长邵宛芳:谈普洱茶

时间:2025-04-0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文/黄素贞

  邵宛芳: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及云南普洱茶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云南省政协委员;民盟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普洱茶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副会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普洱茶工作组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中国社科院茶产业研究会专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邵宛芳:"用科技创新普洱茶的深加工。"

  作为云南农业大学一名茶学院的教授,您认为普洱茶的科研工作(包括科研环境、科研内容)在这十年间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目前正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邵宛芳:这十年间,普洱茶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了,研究的范围更广了。近年来,从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厅、林业厅及省创新办等,都从不同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领域涉及:普洱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生态普洱茶园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普洱茶后发酵关键技术研究;普洱茶深加工产品研发及综合利用研究、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研究及普洱茶功能性成份与保键功效研究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您的研究领域,这些年普洱茶在科学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什么?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又是什么?

  邵宛芳: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支撑、省科技厅及省创新办的大力支持下,领导了由云南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及昆明医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普洱茶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的研究,其中系统地研究了普洱茶对机体减肥、抗疲劳、防辐射、耐缺氧、降血脂、调节免疫力等方面的保健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开展了普洱茶提取物提高因衰老诱发的抗感染能力及延缓因氧化应激而导致老年人群的多个脏器组织的损伤过程的研究,成效显著,经文献检索,许多内容属国际上首次研究,这对让世界认识普洱茶,让普洱茶走向世界势必产生重要影响。

  2010年9月,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普洱茶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验收专家对研究团队履时3年开展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课题优质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岗位专家,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普洱茶发酵种曲的利用研究",即从普洱茶中筛选出部分优势微生物菌珠,通过独特工艺,制备普洱茶发酵种曲,在于后发酵中利用,可缩短后发酵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在普洱等地的示范,在生产上已显现良好的效益。同时进行了"环境因子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研究":在普洱综合试验站开展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对各阶段普洱茶样品质的科学分析,初步掌握了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于普洱茶渥堆过程的影响,初步探明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变化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此外,还支持高峻老师、雄能等同学就"茶树与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该模式已在云南的临沧、普洱、保山、红河及德宏推广示范,增加了茶园和茶农的经济收入,受到当地茶农的普遍欢迎。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岗位专家,"十二五"的主要任务是:绿茶加工生产线及工艺参数标准化研究与示范、普洱茶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机械采茶及配套加工技术研究等。

  :为了推动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您认为今后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邵宛芳:第一,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不再满足单一传统的泡茶方式,而转向新型、优质、卫生、方便、快速的消费方式。因此要与国际接轨,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使茶叶从传统的产品向香味茶、保健茶、茶饮料、速溶茶等多样化方向发展,还可开发普洱茶含片、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口服液、胶囊产品及膏状普洱茶等特色天然药物和功能性茶食品开发,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大力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水平低、人力资源紧张、生产规模难以扩张、品质品牌难以提高的问题逐步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80%~90%,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70%。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在名优茶生产中,由于要求鲜叶原料幼嫩、匀齐,标准严格,茶叶采摘的劳动力投入更高,有些茶区名茶采摘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0%多。采用机械化采摘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完整芽叶多、单片少、嫩茎梗多、生产率高等特点。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离不开茶叶种植与加工机械的普及与运用。大力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是解决现阶段茶农劳动力短缺、实现节本增效、提高茶叶品质和劳动生产率的现实之需。

  第三,加强研发功能茶。茶叶深加工是茶叶消费与应用领域拓展、茶叶产业链延伸、产业规模与效益快速扩张的最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茶与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现代消费理念的转变是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当然,中国茶叶功能成分的提取要全面考虑安全性、纯度、消耗、成本、效率、效益等综合质量指标体系,必须由专注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创新向重点开展活性成分的功能开发与应用技术基础研究。

相关标签:
普洱茶 茶叶 研究 普洱 云南农业大学 生产 云南省 产业 品质 成本 发酵 专家 技术 劳动力 中国 发展 功效 功能 会长 茶农 支气管炎 丰富性 仪轨 王建 诗情 自用 不知春斋 勐乐山 理赔 每日新报 贵人 磷酸二氢钾 隋炀帝 祭礼 扬长补短 花园 卷须 彝良 辩护 华伦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