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门店连锁,小微茶企须慎行

时间:2025-04-1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日前应邀陪同《销售与市场》杂志苏丹副主编一行考察福建茶叶企业,笔者发现福建茶企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走在全国的行业前列,网络营销、无店营销、跨业渠道营销等新型茶企都取得不凡的业绩。虽然目前茶叶市场上的主流依然是外贸茶企占据老大位置,其次是传统的连锁经营茶企业颇具规模,但外贸茶企还有很多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壁垒难以逾越,导致外贸茶企难以施展;连锁经营茶企的门店销售始终难以突破关系营销的瓶颈,这类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规模几乎成正比。也许茶企开店是门槛较低的渠道之一,造成许多茶企往门店经营方面去拥挤这个独木桥。

  从市场情况来看,茶叶店的经营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茶叶店的规模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而茶叶店的销售手段却很单一,老板的人际关系和店长的人际关系是销售业绩的关键。不少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夫妻店式的小茶叶店因为成本低,不需要太多的人际关系就能支撑门店的正常运营,而茶企开的连锁店因为数量多,且在一个城市有多家门店,造成关系客户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各门店的业绩,导致许多茶企的门店处于负盈利状态。茶企开店不赚钱却又不断地开出新店,业内人士都清楚这是由于一些茶企试图通过门店数量来形成企业的"规模",进而向"上市"冲刺的手段,这就形成资本市场诱惑下的行业怪象。

  我们在茶叶产区走访中发现,一些刚起步的小微茶企,也把目标盯在连锁门店上,一家一家地艰难扩张着。为了支撑起一个门店,茶企就得开发出数十款甚至上百款产品,原料、包装、库存等投入也就随之增大,门店一开张,运营成本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一些小微茶企认为"人家大点的茶企能开那么多店,就一定有利可图,否则别人也不会那么做",小微茶企只要熬过前期的艰难就有美好未来,实际上正因为这种并不客观的想法,使许多小微茶企开店不久后就关门倒闭。

  中国有七万茶企之众,这也反映了茶人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心态,模仿与抄袭就成为茶人们不假思索的选择。实际上,中国茶叶行业更需要的是合作与兼并,小微企业只有合作了才能做大。所以有人说,要改变中国茶企,首先要改变茶老板的心态,这就使得外人无策可施。

  在武夷山我们认识了南苑茶叶公司的老板程丽珍,说是一家茶叶公司吧,她的公司规模显得很小,一片茶山、一个门店加一本执照就是一家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在各茶叶产区有不少。许多这样的小微企业都在谋划着开更多的茶叶店,最终也就走上一条无法停歇的不归路。而南苑茶叶公司值得一提的就在于老板的心态,见到茶叶界人士时,老板程丽珍总是出口就谈"合作"。程丽珍原先是一家公立医院的护士,由于武夷山的旅游业让茶叶行业红火起来,程丽珍不满足于上班族的一点工资,也就下海做起了茶叶公司。和所有茶老板一样,程丽珍也从门店销售入手,也曾想开第二家店、第三家店,但几年来的经历让她比别人更早明白了,做好一家公司不能光靠自己去开店,也不能走寻找加盟商的门路,因而那样也意味着资金的不断陷入会造成无法承受的经营压力。经历了两年的门店销售与关系营销之后,她发现了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于是她主动找一些连锁经营上规模的茶叶公司,以最好的质量和极低的价格做这些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她的精明还在于她把利润让够给合作方,她给连锁经营企业的原料价格可以低到只赚取一些手续费,一些采购她的茶叶的企业也觉得根本不好意思去讨价还价,一番努力后,她成为多家连锁经营企业和数十家网店的供应商,散茶批发使她的公司业绩有了很好的保证。

  对于许许多多的小微茶企来说,选择做"鸡头"还是做"凤尾",从程丽珍的经历来看,合作无疑是小微茶企的明智选择。<许孙鑫>

相关标签:
茶叶 门店 企业 连锁经营 公司 一家 老板 销售 南苑 合作 武夷山 业绩 规模 经营 中国 营销 人际关系 鸡头 凤尾 行业 犀角 安胎 下篇 古乔 情人 务本 四平八稳 性生活 洪城 岁出 土腥气 鹅毛扇 连庄 帕米尔 赵英 五区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吡喃糖 油画家 时贤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