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母亲的茶「温暖是心的温度」

时间:2024-05-03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母亲走了,带着一包的乌龙、绿茶、红茶、黑茶、铁观音等。留下冰箱里的香肠、肉类、水果,重新翻洗过衣服、被罩、床单。被她整改过的屋子焕然一新,很多东西都找不到在哪儿,不得不重新熟悉。

我们曾有过一段对话:

妈,你能不能不收拾了,好好休息一下?你收拾完,一走很快又恢复原样,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挺好的。

你把屋子搞得这样脏乱差,我看着就受不了。你舒服我就不舒服,总得有一个人不舒服,那怎么办?

当时,心里"咔"了一下--老太太,您怎么开心怎么来吧,只要你开心。自此,我像一个战败被俘的士兵,在她的世界里按时吃饭、喝茶、换洗衣物、调整房间布局,彻底向命运低头,仿佛又回到二十年前。

母亲出身湖北一个乡绅家庭,祖上出过秀才,到外祖父那一辈家里还有私塾,49年以后被"共产"给好几家贫农。外祖父能识文断字,按母亲的说法也是个文化人,被抓去当兵,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带回来的还有军用棉被等各类物资。

外祖父一直活到72年,这是母亲的"黄金时代"。多年以后她跟我讲述自己的童年,"铜质的铙钹、银质的筷子和银元我们拿着做玩具,到处乱扔",这些东西在外祖父过世后,很快因为各种原因不知所踪,却至今存留在她的记忆里,闪闪发亮。随后,外祖母带着两个小女儿改嫁邻村,她和姐姐相依为命,"谁都不靠",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

这种经历,使得母亲外表温和内心强悍。她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压制自己的需求,几乎到了自虐的程度。她可以做一满桌菜,不断的催促我"快吃""把这个菜吃完,不然就坏了",转过头在一边吃咸菜,以至于我时常要停下来,强行把菜往她碗里塞。

要送她东西或带出去玩,几乎是下意识的,她会先选择拒绝--不需要。除了茶。

村南头穿过马路就是冯氏祖坟,上小山坡往东走几十米是我们家的茶园。很小的一片,供一家人喝也足够。当地习俗是饭后一杯茶,绿茶泡在玻璃杯里,拿着串门聊天,串到哪家就续上水;没有带茶杯的客人进来,主人有提供茶水的义务,否则会被视为"没礼数";水见底意思就是续水,否则主人问一次之后,可以不管。

多年以来母亲只喝绿茶,喝得很猛,泡出来半杯茶半杯水。于我而言,这样泡出来的茶太苦太浓入不了口,母亲甘之如饴。二十年前在乡下,母亲还需要出去种地、采集松针做柴火,也是带这样半杯茶半杯水出门,累了喝一口解渴、提神。

工作以后返乡,总得给她捎一点绿茶,之前是买湖北本土的,后来托朋友买过安徽的炒青,收到的外地绿茶,也先给她留一份。桌上有罐《律师文摘》主编孙老师送的龙井,大半年我也就喝了一半,在她手下只撑三四天就没了,还被批评"这是秋茶,一般般,口劲不足"。

我不太懂茶,所以也不大能理解母亲喝茶时的心情,一直以为"浓""酽""苦",就是她的标准。熟普是不敢推荐了,给她泡了一泡自己常喝的生普,特别加量、延长冲泡时间,老太太还是不满意,觉得不好喝。过了几天,一盒茶业复兴送的白沙溪黑茶,被她从椅子下面翻出来。想试试,似乎又有点担心我是准备送人的。赶紧烧上水煮上,煮出来汤色红润、入口甘甜,推让了几番总算同意装到包里。

趁势翻出来抽屉里的铁观音、闽南水仙,一样一份给她再泡上,铁观音她看不上,却对水仙极其满意,觉得这个茶"香,有茶味"--直到此时我才略微有点明白,原来母亲喝茶,关注的也是茶的口感、品质,而非我先前所想的那样狭隘。临走时,突然想起来冰箱里还有两盒乌岽单枞,老太太打开闻了闻--这茶不错。铁盒子一扔,装进了包里。

|冯俊文,做书的工匠,读书的闲人,现供职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标签:
母亲 绿茶 外祖父 上水 铁观音 黑茶 老太太 冯氏 湖北 舒服 东西 就是 水仙 口劲 杯水 冯俊 龙井 铙钹 北京大学出版社 白沙 节间 弘仁 大贵 便宜货 字典 资深专家 雾都 香港贸发局 乘机 炎辉 味全 鹿鼎 集镇 常州 桃符 文案 桃李不言 编辑室 班玛 与人为善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