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中国饮茶的源流与功用

时间:2024-04-29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中国饮茶的源流与功用

 我国是茶树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依据此说,中华民族发现茶、利用茶至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这5000年里,茶在我国的利用经历了药用、鲜食羹饮、国饮、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既相互衔接,有些内容又相互渗透,无法机械地用具体的年代把它们割断开来。

  一、药用 

  据传说,茶的药用始于神农时代。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华佗(约145-208年)在《华佗食论》中提出"苦荼久食,益意思",这是对茶的药用价值的最早文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道家思想家、医药家陶弘景(456-536年)认为"茗茶轻身换骨"。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我国医药宝典《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到了当代,人们对茶的药用价值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科学的认识。例如浙江大学屠幼英教授主编的《茶与健康》从营养学、生物化学、现代医学等层面对茶的保健功能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可见茶的药用价值被炎帝神农氏发现后,薪火相传,代代造福于民众。

  二、鲜食羹饮

  茶鲜食羹饮的历史也由来已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时代。《晏子春秋》中载:"婴相齐景公时(公元前547-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这表明以茶为菜肴至少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目前基诺族的凉拌茶、布朗族的酸茶以及广泛流传的擂茶都传承了将茶叶鲜食羹饮的古风。

  三、从大众饮料到"国饮" 

  唐代中期,茶圣陆羽(733-804)编著的《茶经》定稿付梓后,远近倾慕,茶道大行。后人这样评价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自此之后,饮茶在我国普及成俗,蔚然成风,民间素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从唐朝到如今,茶不仅成了群众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被视为"健康的饮料、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生前力主倡导饮茶,他在《三民主义》等重要的论著中,把饮茶提升到"民生主义"的高度,从而奠定了茶为"国饮"的地位。

  四、深加工综合利用

  现代,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茶已突破了传统的用途,其深加工的产品涵盖了食品业(如茶瓜子、茶蜜饯、茶面条、茶糕点、茶蜜酥等);饮料业(如罐装茶水、冰茶、茶鸡尾酒、茶可乐、茶果汁、茶饮料等);药品业(如各种保健茶、减肥茶、茶药枕、茶色素、茶多酚、儿茶素等);日用化工品业(如茶浴包、天然抗氧化剂、茶除臭剂、茶皂、茶牙膏、乳化剂等)。今后,随着人们对茶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更加深入的了解,茶的产业链还将不断延伸,茶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关标签:
药用 鲜食 陆羽 华佗 神农 价值 我国 医学家 儿茶素 神农本草经 茶多酚 水泉 李时珍 炎帝 茗茶 上清 年的历史 大行 本草纲目 民生主义 惠民 礼仪 其先 数名 梦都 服装加工 一区 忽冷忽热 奔头 甜饼 黏土 小肚子 汨罗 口碑载道 升级版 研究中心 陈寅恪 雅余堂 方寸之地 满载而归
更多文章推荐: